x
略谈云南建成民族文化强省的标志
来源:
访问量:5377
发布时间:2012-05-29

杨 福 泉

    我省致力于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民族文化强省已经多年,迄今已经取得了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成就,成为中华文化一道卓有魅力的风景线。云南文化使世界充分领略到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魅力,看到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个性和魅力;云南文化使世界看到党和政府尊重各民族文化多样性、扶持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及其实施的良好效果。现在,我们需要对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标志进行探讨,以推进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工作,更加目标明确地把云南建成为民族文化强省,为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增光添彩,为世界提供文化多样性保护发展的范例。

    标志一:云南文化多样性的保护、繁荣发展为世界提供有说服力的范例

    文化多样性如何保护,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不同民族如何实现文化的相互尊重和共同繁荣,以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这是世界性的难题。长期以来,世界上因为各民族文化(包括思想观念、信仰、习俗、生活习惯等)的差异而导致的冲突和纷争很多。云南各民族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文化多样性共存和繁荣,为世界上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如何实现相互尊重与和谐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做法。云南的经验和做法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要达到使云南成为对世界有说服力的范例和标杆之一,还需要作很多努力。因此,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在文化多样性保护、多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繁荣方面为世界树立良好形象,提供更加有说服力和可资借鉴的范例,使世界了解26个民族的文化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惠及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安宁的云南。

    标志二:不断彰显云南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及其对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提供我国民族政策成功的范例

    在发展的诸多层面,可以说国家经验是由地方经验构成的,由很多的个案、实例汇聚成国家经验,整体与个体经验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没有具体的地方经验,也就说不上国家经验。当前,我国面临民族、宗教方面的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而云南在民族和宗教问题、多民族和谐共处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和诸多经验,云南经验是重要的中国经验之一。

    云南26个民族实现文化的共同繁荣发展,文化促进各民族的和谐发展,有力地证明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基本内容的民族政策的成功,我国尊重民族文化的国策促成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而云南的民族文化也为我国的国际形象增添了不少独特的光彩。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不断彰显和加强云南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及其对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从而提供更多有说服力的我国民族政策成功的范例。

    标志三:文化提升民众的精神生活,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能塑造民族精神,培育科学的民族信仰,促成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文化最重要的功能,是国民的心灵教育和精神熏陶。当今世界,以思想和精神文化感染力、制度吸引力、价值观感召力以及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力等为代表的软实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整体实力和国家形象的重要内容。

    民族精神的提升、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强国的内核,而民族精神的提升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它包括国民道德修养,文明素质的提高,包括国家的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不断完善。

    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全省各族人民通过文化建设,精神境界不断提高,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各民族有益于社会和民生的道德伦理得以加强,民众的幸福感能充分体现高尚、高雅的精神追求与比较富裕的物质生活的统一,形成和平安宁的社会风气和淳厚朴实的民风。不久前,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由不丹王国提出的一条非约束性决议,即将幸福这一概念纳入国家《发展指数》的考核中。将幸福纳入国家发展指数的想法源于不丹王国提出的《国民幸福指数》,这一概念用以衡量生活质量,在物质与精神之间寻找平衡。云南也可以探索通过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实践,提出具有云南特色、符合云南省情、民情实际的国民幸福指数。云南在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方面一时难以达到发达地区的水平,但无数事实证明,物质财富固然是提升人们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却绝非唯一的或决定性的因素,云南人的幸福指数里,可以含有人无我有、具有云南特色、云南精神的独有因素,以此推进我国国民幸福指数丰富性的构建。

    标志四:文化在物质生活上造福于民,惠及民生

    省委、省政府把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三大战略之一,不断地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积极推动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相结合,文化形成旅游的灵魂而促进旅游,旅游的发展则反哺文化。各种形式的文化产业成为带动农民致富、发展农村经济的切入点,云南的文化产业在西部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云南文化通过各种方式,直接造福于民族地区各族人民,成为云南的一个突出特点。

    近年来,云南各级政府围绕《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在乡村村民委员会或自然村一级开展《文化惠民示范村》创建活动,各地都有不少文化富民的生动例子;云南各族群众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各民族在歌舞音乐、民间手工艺、衣食住行、文化旅游等诸多领域里推进文化富民的各种产业,各民族文化直接造福于民,各地也有很多生动的例子。比如,鹤庆县新华村白族的银器铜器产品不仅在云南受到欢迎,还远销很多藏区;大理、丽江、迪庆、西双版纳等地的乡村文化旅游、具有《一村一品》特色的文化村,正逐步发挥民族文化产业的功能,造福于民。在政府的引领推动下,社区民众独资运作、《公司+农户》、公司与社区合作、个体与集体合作等多样化方式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例子不断增多,正形成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多样化的格局。

    加大云南民族文化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力度,让文化更广泛有效地造福民众,这应该是作为民族文化强省的重要标志之一。

    标志五:文化促进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

    把云南建成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要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当今世界,以思想和精神文化感染力、制度吸引力、价值观感召力以及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力等为代表的软实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整体实力和国家形象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树立我国更好的国际形象、充分展示我国的软实力,是至关重要的工作。顾名思义,桥头堡即国家的门户,是国际上认知中国的重要渠道和区域,特色和优势,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云南的优势不仅仅是我们常常说到的区位优势,而是多方面的。以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而论,云南在我国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在国际上也有很好的声誉。

    如何让云南独特的、我国其他省区所欠缺而很难替代的优势和云南的形象不断在东南亚、南亚国家深入人心呢?除了一直在大力推动的经贸、交通、旅游等诸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之外,应加大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并大力推进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之间在文化遗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发绿色产品和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方面的合作,让云南精彩纷呈的民族文化产业走出国门。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吸引这一地区的各界人士和更多的游客前来云南。云南这个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应当树立充满人文魅力、生态环境魅力、多元文化《各美其美,相互尊重,和谐共存》魅力的形象,让人们通过云南认识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造福民生、造福人类方面的亮点和长足进步。

    标志六:文化促进绿色云南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桥头堡建设的战略之一是把云南建成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这与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也有密切的关系。我省各民族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地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丰富知识,有系统的生态理念、智慧和生态保护的伦理道德思想,是我省生态文明的重要文化遗产。我们应深入领会省委提出的《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这些战略目标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保持云南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魅力和优势,充分挖掘和弘扬云南各民族的生态文明和生态智慧,以生态文化促进云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促进绿色云南建设,使云南成为一个文化和生态良性互动、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地区。

    标志七:建成文化能持续发展繁荣和充满创新精神与活力的示范区

    各民族的文化是繁荣兴旺于一时,还是能持续发展繁荣,长久地造福于民,民众也从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品格和精神境界,这是衡量云南是否是民族文化强省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我们应致力于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大培养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人,使云南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能薪火相传。

    另一方面,文化是不能固步自封和停滞不前的,传承和创新应该是互动的,这就意味着云南在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过程中,要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使之成为《绝学》、《绝活》。比如,云南应该长久地有能产生优秀文化传人的基于乡土的文化土壤,又能产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极富云南个性魅力的艺术创新之作,不断培养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各方面的优秀人才,使云南成为充满文化创新精神与活力的示范区。(转载自《云南日报》)

 

    (作者系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关于我们 | 建议意见 | 网站声明 | 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友情链接: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