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跨界民族心理与民心相通”社科学术沙龙 在云南师范大学举行
来源:
访问量:11055
发布时间:2018-06-26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所提到的《五通》之一。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可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云南省跨界民族众多这一地域及文化特征,使得云南的民心相通问题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与心理意义,对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为深入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跨界民族的心理和行为与民心相通的关系、作用等理论问题,为云南省在《一带一路》中发挥经济、文化影响辐射东南亚、南亚的作用建言献策。由云南省社科联主办,云南省社会心理学会、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会心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的《跨界民族心理与民心相通》的社科学术沙龙活动,于2018年6月22日晚7点半,在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举办。本次活动由云南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冯江平,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心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李静主持,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原副主任周明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际交流司原副司长吴金光,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兰州大学、甘肃政法大学、新疆石河子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红河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心理学、人类学、民族学领域的专家、青年学者和硕士研究生等30多人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活动。

在本次沙龙交流活动中,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与跨界民族与民族相通的相关学理性问题、实证性调查研究结果,展开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讨论。话题涉及周边国际问题对《一带一路》的影响;民族身份、认同在民心相通中的作用;跨国民心相通中的价值观问题;民族利益共同体影响民心相通;文化软实力对解决跨界民族问题的作用等。在研究跨界民族问题的范式上,提出如何从本体论、实践论、认识论的角度开展民心相通研究;提出要看到跨界民族的共同性,要从不同层面思考《界》的概念,要坚持人类学的田野调查,老一辈的专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框架下,深入解读了《一带一路》和民心相通的意义,寄语青年学者要做有责任担当的主体,发挥一个学者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作用等等。

 

本次沙龙活动气氛宽松活泼,讨论严谨深入。由于沙龙的参与者来自全国十多所高校,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又处于老、中、青三个不同年龄段,因此,活动就《跨界民族心理与民心相通》问题产生了丰富的思想观点和理论碰撞,提升了与会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提供了多个思考问题的方法与路径。沙龙持续了3个半小时,但在结束之后,不少参与者意犹未尽,在返回住宿酒店的路上还在继续讨论民心相通问题。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们纷纷表示自己被老一辈学者的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深深感染。本次沙龙的形式开创了全国范围内多学科、不同年龄段的学者对某一话题进行深度交流的学术研讨新形式。对于心理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学者关注跨界民族民心相通问题,创新这一问题的研究思维和方法,促进未来发展产生发挥了积极作用。

 

                                      云南省社会心理学会供稿

关于我们 | 建议意见 | 网站声明 | 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友情链接: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