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云南省社科理论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召开
来源:
访问量:17132
发布时间:2017-08-14

8月4日上午,云南省社科理论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在云南省社科联召开。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瑞才研究员主持会议,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戴世平教授,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规划办主任何飞出席会议。省委党校副校长欧黎明教授、省社科院副院长王国忠教授、西南林业大学副校长赵乐静教授、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兵教授、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罗文教授、云南中医学院宣传部部长张丽教授等嘉宾和省社科联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会议。

 

 

座谈会上,嘉宾积极发言,畅谈学习体会。欧黎明教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九大》《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的需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等五个关键词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王国忠教授认为贯彻落实好讲话精神的前提是要学习领会好,结合谋划好,执行操作好;赵乐静教授从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三个角度来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理论与实践;李兵教授认为,要把握时代主题,顺应历史变革,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罗文教授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方面对文化自信进行阐述,强调要树立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张丽教授从理论构建的新阶段、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和新贡献三个方面来阐释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特征;戴世平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目的是为了增强四个自信,我们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中来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这个角度来思考自信问题,这是突破点。

张瑞才在发言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问题。其中最大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就是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握这个主题应从三个视角进行。一是《历史的视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的历史逻辑两者的有机结合。这个视角是我们研究和把握这个主题非常重要的部分。没有历史的眼光,不用历史的视角,阐述不清楚这个问题。二是《四个自信》的视角。道路自信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从历史的角度,中华民族近代一百七十七年的历史奋斗所选择的历史路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理论的角度,它是植根中国实践,回答中国文化,总结中国经验,把握中国特点,遵循中国规律的基点上所形成的科学理论。从制度自信的角度,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性保障。从文化自信角度,如何创造性地转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革命文化进行认真挖掘和总结,对先进文化的内涵、特征、实践进行深入研究。真正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尤其是红色基因传承好,先进文化把握准确,切实增强文化自信。三是《现实根基》的视角。就是从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去研究它的阶段性特征。

 

 

张瑞才要求,全省社科界要严格按照省委的要求,对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要做好以下三点。一要认真学。要先学一步、学深一步,要真学真懂,要坚持读原文、读原著、悟原理。二要宣传好。宣传要有纪律。社科理论界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宣传好中央的重大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讲中要把握政治导向,切忌片面性和随意性。三要贯彻好。社科界按照各自承担的使命认真进行贯彻落实。

云南日报、云南网、云南电视台、云南电台等新闻媒体参会并进行了采访报道。

(直属单位党委  供稿)

关于我们 | 建议意见 | 网站声明 | 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友情链接: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