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以社会生态财富可持续性增长为目标推进曲靖水土流失石漠化治理
来源:
访问量:4724
发布时间:2014-05-23

 

 

以社会生态财富可持续性增长为目标

推进曲靖水土流失石漠化治理

 

李玉辉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小康社会发展》是指标上的前行还是财富的可持续增长、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应有历史和国内外的纵横反思。笔者认为资源丰富、生境脆弱、水土资源与人居格局错位的曲靖必须深刻分析目标的生态财富内涵和表征,避免《指标到了,内容没了;业主来了,资源完了;钱进账了,财富空了》的境况,走出一条社会生态财富可持续增长的新型小康社会建设道路,把曲靖生态资产持续性增强作为核心指标,落实产业调整升级、人才培养,建起曲靖资源环境保护、水土流失、石漠化治理持续性推进的坚实社会保障,通过《区、片、线、点》的森林植被保持和恢复,实现曲靖区域重大流域、支流水系、局地水源功能的持续性恢复和增强,奠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保障,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正义与真正增长。

曲靖市是云南东部谷盆岭切割的高原,水系纵横,湖泊湿地星罗棋布,古村、古镇、新城、矿山、工厂、交通纵横交错,水土资源格局碎化与乡村环境恶化日趋明显。但曲靖的自然保护、绿化植树和生态建设受重视的程度也前所未有,基本形成了以幼年林为主的森林体系,但生态资源财富过度消耗的格局没有逆转。本文基于组织的考察和生态系统退化、石漠化机制与国内外同领域的经验教训,提出推进曲靖生态建设和石漠化治理的几点建议。

一、生态退化和石漠化是原味生产与资源环境超额消费的结果

脆弱、低承载力生态系统形成的自给自消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承载着高消耗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与外殖生活方式,是生态系统退化、水土流失、石漠化的根本原因。生态退化、石漠化是外殖型生产生活经济活动的结果,短暂的经济指标上升便是持续性的贫困和资源环境的恶化。

(一)历史教训

历史上,云南有过教训深刻的《三线》资源开发,其共性是局部繁荣,经济指标短暂攀升;资源过度消耗,城镇和产业时代落伍;生产生活仍是土地依赖和资源消耗型,财富外流。虽有历史上的铜都、铅都,滇东北铜银矿业开发没有留下持续性繁荣的城镇和产业,留下的却是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频发的资源环境破碎境况。滇东南锡业开发业也同样没有形成持续性繁荣的城镇,《二元格局》严重,州府搬迁仍是现实;虽然有世界一流的锡冶炼技术,但集镇衰落、矿山衰败是20世纪后期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滇西地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砍伐天然林、输出立木资源为主的资源消耗型林产业,到80年代末就穷途毕现,林木基本耗尽,不仅没有形成可持续的产业和城镇体系,甚至连住宿、餐饮、厕所分立格局的基本集镇雏形都没有形成,牲畜、人居混杂格局仍旧,21世纪初开始的新农村、新集镇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资源环境困局。这种境况的基本原因,一是缺乏全局谋划与属地社会财富积累的政府组织和社会共识;二是以外来投资者为主体的资源开发性产业和集镇建设,通过《飞地式》开发实现局地繁荣,经济指标短暂攀升,留下严重的社会经济《二元格局》。属地资源超额超速开发,利润和收益外溢,资源环境严重退化;三是属地社区居民知识技术、资金、能力的弱势,对资源环境话语权的无能为力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上述情景在我国东北、西北等工业基地也屡见不鲜。国际上,老牌帝国的煤炭、钢铁、矿业基地和欠发达国家地区的资源性产业发展教训与后果,不可不见。

(二)繁荣昌盛的历史名城结构和21世纪中后叶的贫困区脱贫与山地居民社区致富途径

资源型产业城镇基本上没有持续繁荣的,哪怕是矿业、制造业繁荣了百年和几百年。持续性繁荣昌盛的城镇基本上是文化(包括宗教)、商业(包括交通要塞城镇)、教育发达者。

二战后的北欧、中欧,尤其是意大利、西班牙、东欧等的山区,如阿尔卑斯山区,历史上,山地居民是砍伐木材,出售木炭,销售牲畜产品,甚至人造冰,以及开发矿山,实现与坝区、城区的生产生活交换,由此产生的资源环境困境很早就受到重视。意大利东北部1000多年前就开始了森林绿化、石漠化治理,但真正成功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化、城镇化,通过山区劳动力转移,建设属地居民服务为主的山地休闲旅游基地,形成了居民致富新途径、新产业,才真正实现森林恢复、石漠化治理。山地休闲旅游业开发不是出售土地和旅游资源,吸引大型企业或开发商建设旅游宾馆、收门票为主的旅游休闲地,而是鼓励属地社区家庭建设休闲住宿型的旅游服务设施,培育特色传统农产品,发展休闲观光农牧产品和健身设施的属地建设,建设属地的社区居民生产生活与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一体化的资源环境友好型、文化亲近型、生态可持续型的山地休闲游乐基地,使传统居民社区的生态节制和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并成为新时代社区居民致富的宝贵资源。

(三)资源环境耗损型产业是不可持续的,与生活质量改善背道而驰

纵观国内外资源环境消耗型产业,其发展历程无不是短暂繁荣,个别行业高收益,社会商品物价和生活成本剧升,社区居民收入和支出严重背离,资源环境和社会生活质量持续性下降(见图1)。

 

图1资源环境消耗性产业的发展历程二、转移脆弱生态系统负载,开拓工业化支撑的城镇化

这是实现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和石漠化治理的根本途径。小康社会必须要有生态财富指标,生态建设必须提升技术生态系统产出,减少脆弱生态系统负载,这是退化生态系统保持和恢复的根本保障,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属地居民就业为基础的工业化所支撑的城镇化才能实现社会生态财富的持续性增长。

三、完善水土资源保护恢复措施,落实生态建设的完整内容,实现社会生态资产的可持续性增长和社会化积累生态系统退化和石漠化的本质是自然资源财富损耗,特别是水土资源过度消耗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主要形式是:①矿山开采;②过度放牧和家庭能源消耗;③过度耕植;④不适当的乡镇建设导致的土地消耗;⑤削弱甚至破坏水土资源、大气质量的产业布局。

水土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的根本保障,是大气质量的保证。生态建设和石漠化治理的目标就是水土资源可持续恢复和保持。水土资源恢复和增强是社会财富的真正实现。

四、基本对策

第一,达成共识。水土资源是社会财富的基本保障,生态保持和生态建设是水土资源财富积累的根本途径,要杜绝《有钱没财富,有厂无钱赚;资源去了,生活没了》的困境,也就是避免《指标到了,内容没了;业主来了,资源去了;钱进账了,财富空了》的境况。

第二,贫困区参与大事业,需要社会凝聚共识、辅助和支持。曲靖区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黑颈鹤保护区、海峰湿地保护区等是贫困区社区和居民参与世界性、全国性的保护事业,为世界、国家、云南承担全人类责任的伟大担当。这需要社会的广泛共识,并帮助他们在保持传统生活环境、实现世界保护事业伟大担当的同时,改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生产能力,丰富收入途径,同步享受现代物质文明。

第三,坚守人才培养、文化、商业立市理念,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历史上,曲靖市教育、文化商业缺乏区域中心城市的坚实基础。人口以农业为主,产业以消耗资源为主,环境损耗很大。改变发展思路,增强曲靖现代产业和转移农村生产力的基地建设能力,适度保持矿业,控制规模,保持矿产资源的未来地位,把曲靖市建成文化、商业、教育、信息、金融的次区域中心。

第四,控制城镇规模,约束房地产,保障公正公平,形成特色产业城镇的社会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村社新产业化的城镇化途径,真正建立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高效集约型的土地利用方式,保持保护坝区耕地资源,节约用地。

第五,把曲靖的生态恢复落实到水土资源恢复和保持,建设曲靖水源地保持恢复体系。制定曲靖市、县、镇(乡)、村的天然林、恢复林、人工林保护恢复网络,把曲靖市的水土流失石漠化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持恢复、自然景观恢复落实到基层,实现同步保护保持和恢复,达到全功能性的生态保持和建设。重点是形成大江大岭为骨干的湖泊湿地、泉、溪流的水源林网络化保护保持体系,做到县县有网络,镇镇有体系,村村有基地,实现市域水源林全面保持恢复的网络化,完善小流域治理工程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深化水保工程建设,避免新的人为流失工程产生。

第六,建设曲靖市乡土植物苗圃园,让森林植被展现曲靖市,培育曲靖市的独特景观。建设曲靖乡土树木幼苗培育产业基地,实现苗圃培育产业化,为曲靖市的城市植物景观属地特征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七,建立曲靖市历史文化名城(镇、村)、湿地、(地质)公园网站。通过网站实现保护地、市、省、国家和世界的网络体系,建设志愿者网络,实现资金募集,公益集资、保护行动和生态特色旅游行动的网络化体系,实现曲靖市保护事业和生态旅游休闲的网络化建设和拓展。

第八,旅游品牌化战略的实质性提升。突破景区旅游大众化、休闲化、科学化、生态化、富民化的瓶颈,建立属地居民就业和提升巩固生态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旅游基地,完善景区科学标示系统。建议立项深化海峰湿地科学研究和建立科学展示系统。

第九,建立坝区、城镇公路沟渠湿地体系,实现城镇交通网络景观的水土资源保护化。在高速公路网,一般5~10千米间有一低洼湿地,城镇公路网也需要2~3千米间有低洼湿地,蓄积公路地表径流,增强地表径流的下渗,杜绝地表水资源的浪费的同时,丰富地表景观体系,完善地表水、地下水联系通道,丰富地下水资源蓄积补充,增强城镇洪涝旱灾害防治基础。

第十,提升环境保护的系统化、自然化和人性化。做到厂区环保和工人劳保身体健康保护一体化,场内场外环保一体化,实现三废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景观保护恢复一体化,监测到位,整改到位,真正做到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使其景观化。

 

(作者系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关于我们 | 建议意见 | 网站声明 | 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友情链接: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