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云南省图书馆学会在云南省女子一监建立图书分馆的实践
来源:
访问量:7844
发布时间:2012-05-03

 

2006年1月11日,在云南省图书馆学会的大力支持下,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与省图书馆学会成立了云南省图书馆第一女子监狱分馆。其主要目的在于正确引导广大服刑人员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多读书,通过《读好书》,引导服刑人员们《行好事、学会做好人》,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好公民。同时,也希望服刑人员们在改造中能做到《学以致用、用而思学》,将《学、思、用》纳入服刑改造的良性循环中,利用图书阅览室拓宽自身的各类知识,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6年来,云南省图书馆学会一直为监狱选送和定期更换各类书刊,不仅丰富了服刑人员的改造生活,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监狱解决了图书匮乏的实际困难,将女子一监的监区文化建设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现在图书分馆的藏书量(含杂志)达到了13686册,同时定期更换的各类书籍达21440册,云南省图书馆学会还向省女子一监赠送了价值2万元的精品图书,不仅扩大了服刑人员的阅读范围,而且达到了双方共同建分馆的根本目的,即让知识真正成为引导服刑人员摆脱愚昧无知,增强法制观念,走出心锁的最佳途径。图书馆的成立不仅给服刑人员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监狱警察带来了更广泛的阅读渠道,增长了监狱教职工的知识面。6年时间里,服刑人员借阅书籍达88686人次,警察借阅书籍达6980人次。

每年《世界读书日》当天,云南省图书馆学会与云南省女子一监都要共同举办《世界读书日》活动,《把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读书活动推向高潮。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的监狱长杨亚俐说,她们打算把每年的《世界读书日》活动打造成一个监区文化管理的精品项目。

书籍已成为服刑人员改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读书不仅营造了监狱的文化氛围,更成为了服刑人员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

服刑人员张某因犯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入监后,因无法接受改造环境的艰苦,整天垂头丧气,看到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劳动、生活,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消极怠工,在出工期间采取了极端的行为逃避劳动。警察看到后与她谈心并推荐她看了积极心理学、励志方面的书籍。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里,张某看到三重残疾的主人公海伦·凯勒顽强的拼搏精神以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张某从中领悟到: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不是功成名就的那一天,而是从悲叹和绝望中奋起的那一天。经过阅读和警察的耐心辅导,张某彻底走出了内心的阴影,重新站了起来,积极地投入到改造中,多次获得了奖功以及减刑的刑事奖励。

刑满释放人员陈某,是个有心人,在监狱改造时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在阅读中她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收获到了减刑并提前出狱的喜悦。陈某还通过在狱内阅读的有关花卉种植技能的书籍及各类书刊杂志,找到了商机,找准了回家就业的途径。刑释回家后很快调整心态,在家人的支持下开设了花卉养植,利用在监狱学习的一技之长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她以李大钊的名言为座右铭《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并这样感叹:书籍照亮了我的人生之路,它成了我人生中最真诚的不可缺少的挚友。

对于服刑人员来说书籍就像一座桥,引导她们学会了反省与思考,开阔了视野,增长了阅历,学会了坚强勇敢和勤劳,读书让她们重新找到了生命的价值,由胆怯变勇敢,由浅薄变得深厚稳重品格高。最重要的是通过读书,让她们有了积极改造的阳光心态。

知识改变命运,每个人接受新知识的方式不同,但是,无论如何,阅读是获得知识最有效的方法。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读书不能延展人生的长度,但可增加人生的厚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改变人生的终点。有的书像陈年佳酿,百读不厌;有的书像香甜甘蔗,渐入佳境;有的书像一枚青色橄榄,苦涩后现清香。所以我们服刑人员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在读书中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在读书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在读书中开拓视野、启迪智慧。通过阅读,懂得思考;通过阅读,寻求心灵的慰藉,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阅读,提升生活的内涵,成为遵纪守法的社会人。

云南省监狱管理局康建昆副局长在省图书馆学会向女子一监赠送精品图书仪式上这样讲到:女性服刑人员,很多由于社会或家庭的原因,没有读过书或读书甚少,如今监狱这所特殊的学校给她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省图书馆学会送来了这么好的精品图书,希望大家能珍惜眼前,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开阔眼界胸襟,知理懂法明性。只有坚持读书,才能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才能拥有豁达广阔的视野高度和与时俱进的思维理念,才能与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相适应。

关于我们 | 建议意见 | 网站声明 | 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友情链接: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