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一项基于中介语语料库和汉语类型学特征的外国人汉语习得研究 ——— 《东南亚三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简介
来源:二等奖
访问量:6612
发布时间:2019-07-19

一项基于中介语语料库和汉语类型学特征的外国人汉语习得研究

 ——— 《东南亚三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简介

 齐春红

 

 

一、内容摘要

 

本书基于对泰国、越南和老挝三国非汉语母语者汉语中介语语料的分析和语言类型的对比,以这三国非汉语母语者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规律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三国学习者习得规律的异同,再和已有的研究进行对比,找出了非汉语母语者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共性和个性规律,针对习得规律,提出了教学建议,展示了教学案例。该书重新界定了趋向补语的习得标准,沿用了肖奚强、周文华2009年发表在 《汉语学习》第1期的文章 《外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句习得研究》对趋向补语句式的分类,即把汉语趋向补语的结构分为14个句式,运用动态系统理论、语料库语言学理论、心理语言学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来研究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偏误共性及其内在动因。研究以搜集到的70多万字的泰语母语者、越南语母语者和老挝语母语者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为依据,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来统计三国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类型、习得难点,进而得出了习得顺序。通过对比发现,泰国、越南和老挝三国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顺序大致相似,然而 “动词 +简单趋向补语 +处所宾语” “动词 +处所宾语 +来/去动词 +简单趋向补语 (引申义)的习得有所不同,三国汉语学习者习得这三个句式的过程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通过语言类型对比和对现代汉语语料库的统计发现这些句式是汉语中标记性较强的趋向补语句式, +动 +简单趋向补语(引申义) +宾语是典型的无标记的趋向补语句式,标记性强的句式习得常常呈现非线性,无标记句式的习得情况较为稳定,基于中介语语料库和语言类型对比的研究反映出的汉语类型学特征更接近汉语的实际,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母语类型不影响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它们对趋向补语习得的影响表现在影响语言使用者对汉语类型特征的认知上,母语的类型特征往往使学习者无意识地更加注意或忽略汉语的特点,从而产生正迁移或负迁移。该书指出三国汉语学习者习得汉语趋向补语各句式的偏误类型和偏误比例大致相似,可以针对每一个句式的习得难点提出针对性教学策略。

 

二、主要创新

 

已经出版的同类著作有两类:一是不分国别的研究,不能揭示汉语趋向补语习得偏误的真正原因,缺乏国别针对性;二是针对具体国别的研究,但只是针对某一个国家,有些研究还存在研究方法的问题,比如,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去揭示偏误规律,但问卷调查的设计和规模的大小不够科学,结论不可靠。本书的研究是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泰国中介语语料372万字,越南中介语语料274万字,老挝中介语语料132万字,这样中介语语料库的规模比较大,又能把三国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情况放在一起揭示偏误规律,寻找共性,并揭示导致这种共性的语言类型学动因,这样的类型学研究是建立在泰语、母语和老挝语同汉语对比的基础上的,三国语言与汉语的对比更能揭示汉语趋向补语的类型学特点,从而更能揭示非汉语母语者习得汉语趋向补语共性规律背后的内在动因,在此基础上能提出更有普遍性和针对性的教学建议。本书还基于任务型教学法展示了对汉语趋向补语进行教学的案例,这些将有利于汉语语法教学法的革新;此外,本书的研究还运用了国外的动态系统理论、泛化分析理论,在国内的偏误分析实践上这些理论还未能得到系统运用,本书对这些理论的运用更能揭示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规律,使这些理论在汉语偏误分析的实践上得到进一步的证实和推广,革新了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方法。总之,本书的研究方法新、材料新,研究结论有利于汉语趋向补语教学的革新,是关于汉语习得的有方法论意义的一部不可多得的著作。

 

三、主要贡献

 

本书的创新价值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著名语言学家戴庆厦教授为本书作了序,序中指出 “研究有着广阔的学术视野,论证充分,引用丰富,教学案例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的研究结论 “结合汉语和其他国别语言、其他民族语言的对比去进一步印证,从而拓宽了汉语趋向补语的研究领域,使我们有更大的可能接近汉语趋向补语类型学特征的客观规律,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研究视角。习得顺序的研究首先要确定习得标准,该书相关的内容以 《越南语母语者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为题发表在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上,被引了15次,论文中提出的习得标准引起了汉语习得研究领域的较为广泛地关注。仰光外国语大学中文系的缅甸教授委托来云南师范大学留学的缅甸学生找到了本书,并指出本书分析的外国人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规律对汉语趋向补语的教学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一些学校在进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时也会引用本书的研究结论,讨论本书所附录的教学案例的实践价值。因此本书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具有创新方法、提升理论和推动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齐春红,1970年生,女,汉族,河南信阳人,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汉办 “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面试官。2006年在华中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学和第二语言习得。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受国家汉办资助赴美国爱荷华大学研修第二语言习得,围绕着汉语习得的研究,先后在美国和新加坡参加了四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其中有两次在大会主会场作报告,并获得了会议承办方的经费资助。至今,主持项目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出版专著2部:《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和 《东南亚三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 10多篇。



关于我们 | 建议意见 | 网站声明 | 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友情链接: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