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坚定理论自信 担当时代职责
来源:
访问量:8952
发布时间:2019-06-03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开幕之初,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4日下午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由此我们联想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2013年12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2014年5月出席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2014年10月出席文艺工作座谈会, 2016年5月17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2016年11月出席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2018年8月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等多个场合,对文化文艺事业、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2017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制度性安排;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专门提及文化文艺事业、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对繁荣发展文化文艺事业、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很多人不禁会问,为何如此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先导。“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我们将遇到很多来自各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破解发展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哲学社会科学责无旁贷。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体系影响着对内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和对外的国际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新征程离不开伟大思想的正确引领和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

  处在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充分的理论自信,直面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变化,强化责任担当,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奏响时代强音。

  处在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将理论创新的思维和视野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关怀人类、面向未来,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坚定理论自信,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总结和凝练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做中国学术的创造者和世界学术的贡献者。

  理论自信的背后是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对世界的贡献,这增强了我们坚定理论自信的厚重与积淀。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自信,因为我们知道这份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人民性和开放性。其科学性一方面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它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在于它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指导,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所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自于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于人民,有着立足于人民的坚实根基,展示出鲜明的人民性。而其开放性则源于它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产物,必然也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立足新时代,面向未来,增强理论自信,需要我们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是我们坚定理论自信的最深刻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回到我们的本源上去认识:“我们依据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这样整个逻辑才成立。如果前提都不要了,就完全变成了实用主义”。历史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政治判断,就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表达,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必将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我们要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高扬起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保持和巩固共产党人的精神优势。

  坚定理论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要有这样的理论自觉,更要有这样的理论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理论探索,取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原创性理论成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构成我们保持理论自信的新的思想支撑。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深刻把握其精髓,多措并举地抓好学习宣传和教育。我们相信,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2019年3月11日发布于云南理论网)

          执笔:王海云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关于我们 | 建议意见 | 网站声明 | 文件下载
版权所有: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友情链接: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