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云南省社科联举办云南省社科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云南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建华主持座谈会,并向参会的社科专家代表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来自云南省委党校、云南省社科院、云南大学等的专家们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交流学习体会和研究成果。
进一步明确党的理论创新的方位、方向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李维昌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创新理论是立足解答时代课题和实践问题的理论,是科学把握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的理论,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的理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是立基人民创造性实践、学习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创新的理论,是指导全党担当大任干成大事成就大业的理论。党在百年奋斗实践中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体现了理论创新的大格局大气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我们党要实现什么样的理论创新、怎样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这一重大问题,提高了我们对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明确指引。
坚持好、运用好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化军教授认为,“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中国化时代化三次飞跃实现路径的规律揭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实现新飞跃。“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并接续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实现三次飞跃并形成一系列重大成果的共同实现路径。
云南省社科院副教授邵然在学习中体悟到,真理只有在指导和引领伟大实践中才能充分展现其巨大力量、彰显其无穷魅力,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获得丰富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就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变世界的实践伟力和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中展现出来的。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贵在于学以致用。只有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密切结合起来,用所学知识疏通工作中的堵点淤点,打通工作中的“中梗阻”,在实践的“练兵场”中检验学习成效,做到学用相长,才能真正把理论学习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交答案
云南中医药大学耿立春副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引领青年理论工作者要在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上下苦功夫,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上下实功夫,在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方法上下真功夫。
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可感可行
西南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魏宏教授提出,一要打牢思想理论之基,以更高的标准持续抓好新时代党的理论武装,不断促进理论武装与理论创新的整体性推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二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从科学体系的广度和深度上,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三要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高度契合性,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加可感可行。
转自:光明网-学术频道